壳聚糖有哪些主要功能作用?
1、免疫活性
壳聚糖对免疫系统有多方面的调节作用。如可通过激活补体系统,介导补体的系列生物学效应,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功能。同时能分泌多种免疫因子,调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从而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巨噬细胞的表面存在着细菌多糖的受体,而壳聚糖作为细菌多糖的类似物,能刺激巨噬细胞活化,从而促进其吞噬能力,提高其分泌的水解酶活性。它还能激活T细胞和B细胞,增强其在免疫应答中的协同效应、介导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壳聚糖参与免疫系统免疫球蛋白(IgM)的生成,它刺激在不含血清介质中培养的人杂种瘤细胞HB4C5,与淋巴细胞内IgM的产生;但对IgG、IgA没有影响。ICR/JCL鼠长时间饲喂甲壳素能增加其在脾与骨髓中免疫细胞的数量。
脱乙酰70%壳聚糖能够促进循环抗体产生,诱导迟发超敏性。壳聚糖能提高T细胞活性,促进NK细胞活性,诱导细胞毒素巨噬细胞活性,增强宿主对大肠杆菌感染的抵抗力,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壳聚糖能通过活化巨噬细胞促进特异细胞因子CSF(Colonyy-stimulatingfactor)与干扰素的生成给实验小鼠腹腔注射及灌喂壳聚糖,结果表明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精氨酸酶活性及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巨噬细胞分泌的精氨酸酶与酸性磷酸酶均与杀死细菌和肿瘤的功能有关。因而,壳聚糖对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及特异性免疫均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是一种良好的免疫促进剂。2
2、抑菌活性
壳聚糖与其他多糖一样,在其复杂的空间结构中含有高活性的功能基团,表现出类抗生素的特征,能够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与活性。大量的实验表明,壳聚糖对大肠杆菌有抑制效果。研究发现,在pH值为5.5,浓度达0.5%和1%,经过两天潜伏期可以使其完全失活。不同脱乙酸度的壳聚糖具有不同的抑菌浓度,脱乙酸度越高其抑菌效果越好。在pH值为7时,壳聚糖不再具有抗菌效果。这是由于木带电荷的氨基酸残基比例的增加及与其更低的可溶性所致。
壳聚糖的抗菌活性还依赖于它的分子量与细菌类型。在浓度为0.1%时,壳聚糖通常对革兰氏阳性菌表现更强的抗菌活性。根据不同细菌类型与壳聚糖分子量的分析,壳聚糖的最低抑菌浓度在0.05%--l%之间。当分子量为746ku的壳聚糖与分子量为470ku的壳聚糖相比时,分子量为746ku的壳聚糖对大肠杆菌与荧光假单胞杆菌具有更强的抑制效果。壳聚糖的抗菌效果与pH值呈反相关,pH值越低活性越高。
3、抗肿瘤活性
壳聚糖具有增强抗肿瘤药物作用,能促进白细胞介素2(IL-2)的生成,IL-2对NK、T和B细胞活性均有增强作用。壳聚糖是一种带正电荷的天然高分子生物聚合物,显示极强的生理活性。肿瘤细胞表面带有更高负电荷,聚阳离子电解质能吸附到癌细胞表面使电荷中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转移。在酸性环境中能形成阳离子基团,与体细胞产生亲和性,活化体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壳聚糖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细胞毒素的能力,可作为早期癌症的治疗药物。
4、对胆固醇代谢调节作用
壳聚糖具有多聚物性质,粘滞度高,在上消化道不易被消化,吸水性高;而在下消化道吸水性低。还由于壳聚糖含有氨基,在体外试验的低pH值条件下通过离子键作用能与一系列阴离子如胆汁酸或游离脂肪酸结合。壳聚糖还可通过减少肠道脂质吸收,从而降低血浆中胆固醇与甘油三酯的水平。
壳聚糖当以超过6个残基的低聚物形式饲喂给高胆固醇口粮雄鼠时,能够抑制其血浆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水平上升。而当低聚物链长度低于5个残基时,没有效果。壳聚糖并不影响胆固醇内源性合成,添加壳聚糖降低血浆中胆固醇水平的活性只在饲喂含胆固醇口粮动物中发现。在含1%胆固醇与0.2%胆汁酸的雄鼠口粮中添加壳聚糖能使其血浆及肝中胆固醇水平分别降低54%和64%。并能抑制血浆HDL一胆固醇减少、肝脏中胆固醇含量增加及由胆固醇口粮诱导的肝脏HMG-COA还原酶水平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在维持胆固醇动态平衡中发挥了作用。
把不同粘度的壳聚糖饲喂给肉仔鸡时,能够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并增加HDL一胆固醇含量,导致HDI/总胆固醇比例上升。补饲壳聚糖组与对照组相比,能使肠道脂肪消化率降低26%。壳聚糖能粘合胆汁酸,阻止肠、肝、胆汁酸循环,抑制脂质乳化与吸收。由于肠道菌群的改变,盲肠中各种短链脂肪酸组成也会发生改变。